• 主页 > 知识问答
  • 兴隆马业杯篮球赛冠军 汶川地震后德阳10年援建成果:学校、医院、公路等基础设施全面升级

    “5·12”汶川地震后,来自四面八方的援建力量齐聚德阳。

    10年来,学校、医院、高速公路、工业园区、体育场馆、养老院等在德阳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陆续投入使用。

    兴隆马业杯篮球赛冠军_兴隆马业杯篮球赛冠军_兴隆马业杯篮球赛冠军

    什邡北京大街地图网

    什邡北京大道、棉茂公路港资路段、市立医院近海内科大楼、德阳香港赛马会第五中学、中江县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绵竹市体育中心……这些援外项目有力推动了我市产业升级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灾区基础设施得到根本改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灾区人民的生活习惯、生产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兴隆马业杯篮球赛冠军_兴隆马业杯篮球赛冠军_兴隆马业杯篮球赛冠军

    绵竹市体育中心 图片网

    援建项目带来活力

    兴隆马业杯篮球赛冠军_兴隆马业杯篮球赛冠军_兴隆马业杯篮球赛冠军

    4月25日,德阳的天空格外蓝。下午4点左右,位于长江西路延长线与紫金山路交叉口的德阳香港赛马会第五中学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图书馆、实验室、食堂、宿舍……走在这所占地220亩的中学里,随处可见齐全的设施设备。

    兴隆马业杯篮球赛冠军_兴隆马业杯篮球赛冠军_兴隆马业杯篮球赛冠军

    德阳市香港赛马会第五中学 叶斌 摄

    位于学校东侧的雅间堂(室内体育馆)一片热闹景象。充满青春气息的姑娘们、小伙子们在体育场里大汗淋漓……看到这一幕,德阳市五中副校长刘华贤感慨万千:“同学,我们怎么能这么好——我们非常感谢香港赛马会为促进该区的学习和生活活动提供的慷慨帮助。”刘华贤介绍,地震发生后,香港赛马会投资1.49亿元兴建的德阳五中高标准校舍及教育教学设施项目于2012年启动,目前投入使用。目前,香港赛马会正在对五中进行后续援助和建设工作。

    棉茂公路港援路段(汉王冠灯K0+000至黑炭隧道出口K21+983)犹如一条蜿蜒的巨龙横卧在山峦峡谷之中,为过往商贾和当地村民带来了便利。 。

    兴隆马业杯篮球赛冠军_兴隆马业杯篮球赛冠军_兴隆马业杯篮球赛冠军

    绵茂公路港援隧道 叶斌 摄

    记者注意到,在这条刚刚竣工一年半的路上,每个隧道入口上方都有一朵紫荆花,仿佛在告诉路过的人,这条来之不易的路是香港援建的。

    就在两年前,港援绵茂公路路段尚未通车时,当地群众特别是绵竹清平镇的群众出行十分不便。每到汛期,清平镇就会成为一座“孤岛”。原因是,每当汛期下大雨,进出清平的道路就会被山洪冲毁,导致人们无法进出。随着绵茂公路港援段的建成,充分保障了人车常年进出清平。不仅如此,该路段的开通,吸引了大量游客来到清平,助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绵茂公路连接绵竹和茂县。建成后,将缩短成都至九寨沟的距离,被视为未来的黄金旅游线路。

    兴隆马业杯篮球赛冠军_兴隆马业杯篮球赛冠军_兴隆马业杯篮球赛冠军

    兴隆马业杯篮球赛冠军_兴隆马业杯篮球赛冠军_兴隆马业杯篮球赛冠军

    绵茂公路港援路段 叶斌 摄

    记者了解到,绵茂公路香港援建路段已于2016年12月竣工,这也是德阳完成的最后一个灾后援建项目。之所以说它来之不易,是因为在建设期间,建设者和建设者克服了重重困难,历时七年才建成。

    棉茂公路建设投资公司总经理李兴华清楚地记得,“5.12”汶川地震后,香港投资10亿元建设了棉茂公路的一段。该工程于2009年9月8日正式开工,正当高速公路建设步入正轨时,2010年8月12日晚至13日晚,绵竹市清平镇爆发罕见泥石流地质灾害,造成清平镇交通中断汉(王)青(平)11公路沿线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同时,依托汉(王)青(平)公路的绵茂公路(平)公路为保证运输,也处于暂停状态。该活动已被暂停两年。此外,为确保安全,每年汛期该项目都要停工四到五个月左右。

    李兴华说,该公路地质结构和水文条件复杂,施工难度极大。前来视察工期的香港援建队代表表示,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务,创造了奇迹。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其建设难度是雅西高速公路的三四倍。

    棉茂公路港援工程段叶斌 摄

    如今,行驶在顺畅的绵茂公路港援路段上,作为这段路建设的见证者,我不仅感到高兴和自豪,更多的是想着修好绵茂公路的最后一段。 ——茂高速公路尽快建成,让更多人能够便捷出行的同时,也将带动沿线经济发展。

    拳击大爱在德阳大地上“绽放”

    德阳市东启小学、德阳市淮河路小学、德阳市第一小学、德阳市第八中学、中江县开江中学、中江县东北镇初级中学、广汉市向阳学校兴隆中学……我市灾后援建的教育项目,校园规划设计科学,布局合理,能够满足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校园软硬件得到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地震发生后,一大批援助项目的落实和落实,给德阳人民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德阳青少年宫援建项目投入使用后,开设了艺术、文化、科技、体育四大类培训课程。每年有超过30,000名青少年接受培训。是全市青少年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校外综合教育场所。

    兴隆马业杯篮球赛冠军_兴隆马业杯篮球赛冠军_兴隆马业杯篮球赛冠军

    德阳青少年宫是在香港童军总会的协助下兴建的。

    德阳市青少年宫供图

    中江县体育中心帮扶项目通过政府支持和社会参与,成功承办了“沱牌天曲杯”全国青少年男篮半决赛、首届中江县继光杯篮球赛等大型体育赛事。全国青少年男篮半决赛的规格完全按照国家篮球比赛标准,达到全国篮球职业联赛的水平,满足公众观看高水平体育赛事的需求。

    广汉市人民医院援建项目的投入使用,缓解了目前该市住院床位不足的问题,改善了广大群众的就医环境,提高了医院的疾病预防和治疗能力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院综合实力和水平迈上新台阶。

    泾阳区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帮扶项目重点关注残疾人和患者的功能康复。通过身体、心理、生活、社会独立功能评估,采用生物、心理学、社会综合康复模式,强调功能训练。 、再培训以达到提高残疾人和患者生活质量、回归社会的最终目标。

    洛江区社会救助福利中心帮扶项目结合自身职能开展工作,充分利用帮扶项目优势,发展各项业务。经过六年的运行,现有服务对象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了保障,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得到了满足。

    ……

    兴隆马业杯篮球赛冠军_兴隆马业杯篮球赛冠军_兴隆马业杯篮球赛冠军

    援建工程是一座丰碑,铭刻着建设者们的无私大爱和深厚情谊,见证着灾后令人震撼的重生。我们将永远记住它!

    让血浓于水的爱继续下去

    援建完毕,援建工作结束,但这段恋情还没有结束。我市众多项目受益人一直与援建方保持联系,互动交流,共同期待美好的明天。

    兴隆马业杯篮球赛冠军_兴隆马业杯篮球赛冠军_兴隆马业杯篮球赛冠军

    川港交流暨奥运健儿公益服务活动来到德阳。何书阳 摄

    3月30日,川港交流及奥运健儿公益服务走进德阳香港赛马会五中。奥运冠军李娜、罗小娟、赵静、年云、陈艳艳等与香港及德阳五中的学生交流。 。据介绍,近年来,香港赛马会一直关注五中软实力的提升和发展,积极采取多种方式促进川港师生交流。 2014年至2017年,五中连续选派4名教师共120人暑期赴港培训。今年,另有30名教师准备暑期赴香港培训。同时,五中还接待了香港喇沙书院和姊妹学校香港圣保禄学校的近百名师生来德阳参观交流。 2017年,根据五中建设实际情况和教育教学发展需要,香港赛马会同意继续投资650万元用于学校训练足球场、网球场建设和篮球场。

    4月24日至25日,德阳市东起小学师生一行30人赴香港,与伊丽莎白女王中学校友会小学、教联黄楚标学校开展校际交流活动。去年11月20日至21日,香港伊丽莎白女王中学老生联谊小学一行30人来到德阳市东启小学进行交流访问。两所小学共同谱写了“川港青年梦想飞扬,东邑师生一家人”的美好画卷。

    来自德阳市青少年宫的消息显示,2012年至2017年“四川省青少年素质培养计划”期间,香港与德国青少年交流频繁、范围广泛。香港与德国共进行5项交流活动,两地参加人数超过5,000名。

    2017年4月,香港童军总会香港总监吴亚明率童军总会代表团赴德阳参加“港德团结,友谊深厚”系列活动,深化两地交流合作这两个地方。香港童军总会与德阳市青年联合会签署《合作意向备忘录》后,香港童军总会将在2017年至2020年期间继续支持德阳市青年团,协助开展义工培训及青少年交流工作青少年宫的。

    记者手记

    尽管10年过去了,但灾区人民并没有因时间的流逝而忘记那些难忘的往事。尤其是灾难发生后,当一方有难时,来自四面八方的爱心给了灾区人民勇气和延续。前进的动力。随着灾后重建工作的完成,各项援助项目正在有序开展,灾区人民已恢复正常生活,始终心怀感恩、砥砺前行!

    《汶川十年·我们的故事》

    即日起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今年是“5.12”汶川地震十周年。为生动展现地震灾区人民的生活和精神面貌,四川广播电视台制作了人物纪录片《汶川十年·我们的故事》,将于5月10日在CCTV-9播出央视纪录频道9月14日至14日每天22:00播出,共五集。

    《汶川十年·我们的故事》拍摄历时一年。通过影像,观众可以感受到四川人民在经历灾难后的不屈和坚韧,并通过人物的成长故事获得对生命的感悟、人生的智慧和灾难中的启发。影片聚焦于一些经历过汶川地震的普通人。他们中有积极乐观生儿育女的妈妈,有震后重组并寻找幸福的家庭,有失去双腿却变得坚强的坚强者,还有继续关爱残疾儿童的人们。心理健康医学专家包括被迫告别故乡、努力适应新家的羌族村民。纪录片用客观、温暖的真实记录方式,呈现了他们乐观、质朴、顽强的生活态度和生存状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eizhong666.com/html/tiyuwenda/9624.html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