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下午,来健身房锻炼的市民比之前少了很多。
部分市民盛装户外锻炼
周六的南湖公园比以往略显冷清
近来,一些市民从“阳果”换成了“阳康”,网上也出现了“阳果”之后许多提高人体免疫力的方法。除了经典的食疗方法之外,运动也是一种流行的方法。方式。记者走访南宁市一些公园、健身房等场所发现,不少未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市民坚持户外锻炼,以提高免疫力。也有一些市民“暴露”了,想通过锻炼让自己尽快转为消极。那么,疫情期间运动健身的重要性在哪里呢?
不少市民外出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
12月24日,记者来到南湖公园。与之前相比,公园近期显得有些冷清,但仍有市民装备精良,在运动区进行跳绳、慢跑、快走等训练。一些市民带着孩子在草地上露营,在湖边散步。 。
“我认为锻炼身体是提高身体免疫力、保持新陈代谢良好状态、拥有更多抵抗新型冠状病毒的‘筹码’的最好方法。”正在湖边散步的市民陈先生告诉记者,他刚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时,身体确实感觉不舒服,伴有发烧、头痛等症状,于是他就萌生了这样的想法“养康”后立即开始锻炼。
市民潘先生在慢跑5公里后逐渐停下来,转而步行恢复体能。他说,这已经是他核酸检测呈阳性后的第七天了。刚“阳”的时候他不敢锻炼,但现在他感觉自己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所以他想尽快继续锻炼,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除了偶尔鼻塞之外,我现在没有任何身体不适的感觉,现在跑步也没有问题。但我已经快一周没有跑步了,可能又要适应跑步的节奏了。” ”潘先生说,也许是因为经常锻炼,他和家人对新冠病毒的抵抗力更强。感染病毒后,他们只出现了一些类似感冒的症状。
“外面空气很好,还有很多朋友可以聊天,比坐在家里好多了。”正在打太极拳的市民龙阿姨表示,她还没有被晒到,正在尽力保护自己。在不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前提下,我更倾向于出去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
部分市民对“杨”后运动表示担忧
与市民进行跑步、跳绳等高强度有氧运动相比,带着孩子去南湖公园散步的陈女士对于太阳下山后的锻炼更加谨慎。
“我在网上看到很多人说,‘晒太阳’一周内运动,很可能诱发心肌炎。所以我不敢让孩子运动太剧烈,现在只是把他们当做一个运动。”走。”陈女士说,她的孩子已经停止了羽毛球班的训练。两个月后,如果没有出现身体不适症状,就可以允许孩子复课。
“与其在家‘无聊’,我希望孩子们能够多出去走走,亲近大自然,去空旷、通风、人少的地方露营。跑跳也能增强身体免疫力。”交谈中,市民黄女士和丈夫巧妙地在湖边搭起了帐篷。她告诉记者,“杨”后她仍然担心锻炼太剧烈,在有可靠的官员宣布她只能在“杨”后几天锻炼后,她会考虑重返健身房。
健身教练:“养康”不宜做剧烈运动 宜做轻体力训练
24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东葛路附近的贵族体育馆(天柱店)。周六下午,会所里只有少数市民在锻炼身体,人数比平时少了很多。
该健身房的会员经理表示,由于种种原因,近期来这里锻炼的市民数量确实呈现下降趋势,预计过一段时间就会恢复到之前的状态。
“‘暴晒’恢复过程中,最好不要进行跑步或大重量、超负荷的训练,因为这有一定的风险。如果市民想出汗,可以在家做一些徒手或耐力训练。主要是轻度训练。”负责健身房康复训练内容的刘教练表示,希望经过这次疫情,让广大群众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培养体质强身健体的意识。
刘教练提醒大家,“养康”后恢复锻炼的过程中,建议逐渐延长时间、加大强度,不要在康复第一天就恢复病前锻炼。按照防疫要求完成居家休养,日常生活无不适后,即可逐步恢复游戏、运动。如果症状严重、需要住院或有基础疾病,建议在开始运动前获得医生的许可。如果市民无法掌握康复后的运动量,担心身体机能恢复情况,可以到住所附近的健身房、医院等专业人士进行咨询。市民在运动过程中应经常观察身体有无异常反应。如果出现胸痛、心悸、异常气短或头晕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及时就医。
医生提醒:在COVID-19恢复期间,多休息和运动,记得循序渐进
“养康”后运动健身要注意什么?对此,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李童曾表示,新型冠状病毒康复后不适合做剧烈运动,仍需加强自身监测。自身健康,尤其关注有基础疾病的人。
李童曾表示,新冠病毒康复后,很多人的身体状况需要一两周的时间才能恢复到以前的状态。建议暂时不要进行剧烈运动。有些痊愈的人回到工作岗位后,立即投入到紧张忙碌的工作中,仍然会感到有些疲倦,甚至头晕,身体状况仍然不如以前。建议此时不要剧烈运动,而是逐渐恢复到之前的活动量和工作量。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想着立即弥补之前的工作或者弥补错过的体育健身活动。一旦累了,就应该尽快休息。
“建议进行一些适度、相对温和的运动,比如步行到逐渐快走,然后慢跑,慢慢恢复运动。建议进行足球、篮球、羽毛球、长跑等剧烈运动。让可以适量做一些广播操、健身操、八段锦等,恢复初期不要剧烈运动,要控制时间。”
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刘杰也提醒,如果有基础疾病,无论是否感染新型冠状病毒,都不宜从事剧烈运动。在COVID-19的恢复期,需要多休息,多喝水,适当补充维生素,等身体慢慢恢复后再逐渐锻炼。运动时要注意自己的心率、呼吸以及个人的耐受力和耐受力。 (记者冯远文/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eizhong666.com/html/tiyuwenda/9655.html